一、经济发展情况
1、工业化初具规模
建国前,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仅有金溪、古溪等地一些私营织布厂、小磨薯厂,两英、陈店四家犁鼎厂。此外,也就只有分布较广的抽纱、织网、铁竹木小农具、家具、日用品、砖瓦、贝灰、打石以及竹器编织等小手工业。
建国后,手工业开展互助合作,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业生产遭受冲击,农村基本上属于“纯农、纯粮、纯稻”的“三纯”地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海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现时,全区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文教用品、电子五金等四大支柱行业。全区注册商标6600件,涌现“雅倩”全国驰名商标1件,“雅嘉”、“大印象”、“雪柔”、“拉芳”、“曼妮芬”、“皇威”、“佳雪”、“得胜”、“航洋”等省着名商标10件,“雅倩”、“拉芳”化妆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2002年,全区GDP(国内生产总值)69.6亿元,占全市的14.4%;工业总产值161.3亿元,占全市的19.2%,全区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8.6∶29.4,全区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2、“三高农业”渐成势头
建国前,本地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经济长期落后。建国后,开展土地改革,组织互助合作,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 ,农业产量徘徊不前。1978年后,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6亿元,占全市的18.2%。全区建立了雷岭4万亩优质荔枝,红场1万亩优质青梅,井都1万亩优质蔬菜,沙陇、胪岗1万亩优质蕉柑,两英、仙城特色农产品等6大区域化生产基地,还有侨丰、大印象、成田绿园、井都德兴等4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3、第三产业渐成气候
改革开放前,全区第三产业十分微弱。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崛起,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产品、商品的运输,生活、生产资料的供应、供给,房地产业的开发,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服务行业更是快速发展,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
4、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起步 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潮南的“三来一补”企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因此,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的外向型经济起步早,且在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2002年,全区外贸企业159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1家,中外合作企业50家,中外合资企业15家,来料加工企业20家,自营进出口企业43家。“三资”企业投资总额2.02亿美元,其中合作3471万美元,合资5901万美元,独资108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全区出口总值5540万美元(折人民币4.59亿元),约占全区GDP(69.6亿元)的6.6%。
2003年第一季度新办“三资”企业3家,投资总额209万美元。全区累计外经贸企业162家,第一季度出口总值1429万美元(折人民币1.18亿元),约占全区GDP(17.36亿元)的6.8%。
民营经济突出 全区有各类企业2926家,其中绝大部分为实业型工业企业;有工商个体户6861家。2002年,全区民营工业总产值148.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3%,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侨乡优势明显 全区拥有旅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逾110万人,全区80%以上的家庭与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有亲缘关系。目前,全区的工商企业多数为侨眷、侨属(包括港澳台眷属)所投资兴办。潮南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侨胞的投资,离不开侨胞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故可以说,他们已成为潮南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侨胞捐资人民币6亿多元、兴办公益事业1025宗,对帮助区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贸易活跃 峡山置圩于明嘉靖十九年(1542),历来为粤东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商埠”之称。改革开放后,峡山商场成为海内外商品集散地,商品辐射力、影响力一段时期闻名海内外,期间,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商人、顾客多达3万人以上,日成交逾150万元,故有着名学者称之为:“峡山国际商场”。两英、沙陇、陈店、司马浦镇自古设圩,历来两英为潮普惠农副产品集散地,或周围地区农业产品集散地,故潮南人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商品观念,有较好的商业基础,故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便不言而喻。现时,仅峡山、两英、陈店兴建的商住楼就达13000多幢(套),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建筑专业综合商场、市场近20个,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商贸活动相当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储蓄存款余额人民币43.7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
明、清时代,便有私办中小学堂。峡山六都书院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黄陇、峡山、举练、贵山、洋乌、附都(原水都一部分)6个都的绅耆倡建(故名“六都书院”)清末至民国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缓慢,教育长期落后。建国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侨胞捐资兴学,镇、村办学蔚然成风。目前,全区有学校281所,其中高中6所;在校学生226805人,其中高中生5456人。
2、科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全区拥有专利授权948项,民科企业49家,其中省级16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越来越多。全区各行各业都拥有一批高、中级和初级科技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3、体育
建国后,加强了学校体育,发展群众体育,城镇、机关、单位和学校,普遍有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并经常有体育活动项目赛事。民间自筹资金办体育方兴未艾。群众性、民间性、地方性、趣味性体育比较突出。民间赛龙舟、舞虎狮、武术等活动相沿不衰。这些民间活动项目为镇、村喜庆盛典和大型民俗活动带来热闹浓烈气氛。当前,老年人晨练已成时尚。体育正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4、医疗卫生
建国前,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缺医少药,疫病时有流行。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已告绝迹,疟疾、丝虫、麻风病基本消灭,常发传染病大幅度减少,地方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目前,全区的水改工程基本完善,群众饮用水从过去的溪水到改革开放后的井水,发展到近年的自来水,已经解决了食用水难、食用水不洁的问题。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环保问题,正在越来越引起重视。
5、文化艺术
潮南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历代屡出文艺界名人,且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明朝峡山周光镐(1545~1626)为大理寺卿,博学多才,着有《明农山堂集》、《武经考注》、《兵政集训》、《正俗会约》、《出峡草》等书。现代成田郑正秋(1888~1935),民国时期先后编写、导演和参加演出及撰写说明的话剧、哑剧、影片计有数十部,影响巨大,功绩卓着,为中国电影界一代名师。当代井都郑文风(1921~1983)先后与人合作创作、整理、改编了“井边会”等20行优秀潮剧剧本,为着名戏剧家,等等。
潮南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间音乐主要有潮州大锣鼓、笛套音乐、庙堂音乐;民间舞蹈主要有英歌舞。英歌舞已发展成为潮南民间艺术的强项,饮誉京城,闻名海内外。1988年,两英镇永丰英歌队被选拔到北京表演,轰动京华,首都各报均作了报道;1989年,成田镇西岐英歌队奉召四川成都献艺,好评如潮;1996年,该队又赴浙江金华参加全国第六届群众奖比赛,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银奖。
潮南的民间工艺美术有木雕、剪纸、锡器、竹艺、嵌瓷、石刻等。仙城镇李水棕(1906~1981),为民间木雕着名艺人,他创作的大型挂屏《百鸟朝凰》获1974年国际文化交流节创作优秀奖,《花鸟》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项目;《龙虾蟹篓》获1984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成田镇许石泉(1892~1976)为民间着名嵌瓷艺人。他于民国时期先后2次为南洋着名实业家胡文虎的汕头胡氏制药大楼和香港虎豹别墅嵌瓷装饰,饮誉海内外;1957年他为汕头存心善堂嵌瓷装饰,次年受到中国着名作家老舍、田汉、曹禺的赞许。
峡山街道西港锡箔(峡山西港、桃陈村生产),始创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产品洁净光滑,薄而均匀,页松色艳,耐久不变,用于喷金、南金和高级装饰,产品销往国内外。
司马浦镇溪美朱花篮,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产品工艺精细,花纹多样,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可作用具也可作装饰品,远销海内外。
潮南的镇、村均有文化设施。镇有文化站、影剧院、有线电视台,村有文化室、老人文娱活动室等,各家各户接有线电视。
峡山街道有文化宫一座,镇文化站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还成立峡山青年轻音乐团,传统节日为群众免费演出。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潮南籍的文艺作者辛勤笔耕,在各级报刊发作了大量的作品,涌现了一批作家作者,出版了一批文学、美术等作品。
当代潮南籍作家、作者、作品名录:
三、宗教信仰情况
best365官网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提款问题民间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据1998年宗教部门的审查统计,全区有登记的佛教岩寺、庵堂、精舍50所,信徒1370人(民间信佛拜佛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是不受佛教教务教规的约束而已);基督教堂点18所,信徒慕道友7423人;天主教堂点17所,信徒7051人。
1、佛教
西岩为潮阳古邑佛教的发祥地。唐大历三年(766),曹溪传人惠照禅师住持西岩,收徒大颠、惟俨、怀海。后大颠先后创建潮阳东山卓锡岩、灵山寺,广收门徒,弘扬佛法,时为潮阳县佛教之盛期。及至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钦赐灵山经卷,天圣七年(1029)诏改灵山寺为开善禅院;后高宗敕命潮州名贤王大宝书“敕赐祝圣万寿山”碑文立于灵山寺;宋建炎三年(1129),高僧宋大峰建和平桥,在民间影响很大,出家僧民渐增,佛教寺院次第建成。胪岗石塔寺便是这个时期所建。
唐、元时期,佛教继续流传。元至顺一年(1330)比丘释碧禅师于大南山东麓(海门莲花峰对峙处)创建华古岩。至正三年(1343),仙城金溪乡的翠峰岩落成。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周光镐于峡山恩波桥西创建“安思寺”
清康熙至乾隆期间,佛教广为流传,岩寺庵堂精舍剧增,潮南现有的佛教场所,很多都是在那个时期创建的。如峡山东山玉紫岩,两英仙岛胜观岩,成田家美七星寺,沙陇大布洋念佛院及峡山崇庵,司马浦的央福庵、仙港庵,陈店港后广灵庵,两英新叠石庵、金瓯长宁庵,仙城金溪喜福庵,沙陇溪西五皈庵、座山永济堂,井都上南西林庵、湖西练江庵,成田家美慈觉庵等,还有一些精舍。出家僧、尼不少,皈依信徒难以胜数。
民国时期创建的有:峡山上东浦宝莲庵、德慧庵,仙城元觉庵、梅林永龙庵,陈店文光德修庵,两英新乡善德堂、金瓯义德庵,成田家美梵音精舍,胪岗新中慈惠堂、天竺堂、新联竹麟庵、天宝精舍、新民和成堂、天福庵、上厝观静精舍等。由于西方洋教冲斥,法律无保障,加上兵殃贼祸,至解放前夕,全县僧尼及庵寺、精舍大为减少。
建国后,在宪法保护下,宗教信仰自由,佛教徒“农禅并重”,逐步自食其力。1964~1965年,政府办班启发教育僧尼自愿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佛教活动,寺庙多被挤占破坏。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广大侨胞及热心信徒捐资修建梵宇,遂使佛教日渐风光,宗教文化与旅游事业成了相关锁链。
2、基督教
清咸丰十一年(1861)汕头开埠后不久,美国基督教牧师雅西约翰等先后入潮阳县传教,县内遂有礼拜场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美国牧师陆亚当夫妇继任教务,基督教渐向乡村发展。同治九年(1870)至民国初,两英的古溪、田心的南阳等相继创建教堂。
20世纪30~40年代,县内始有中国籍传教人员。民国30年(1941)日军入侵县境,各地教堂多被占用,宗教活动不正常。抗战胜利后,才恢复教务。
建国初,教会因土地改革停止活动。“文革”期间,教堂、教产被占用,教牧人员和一些信徒曾受冲击。改革开放后,基督教恢复宗教活动,且有新的发展,并实行“自治、自养、自传”,努力做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扬仁爱精神,济困扶危,兴办各种公益事业。
3、天主教
潮阳县境内第一所天主教堂创建于同治九年(1870),址在海门。20世纪初,天主教渐次向内地乡村发展。至建国前夕,先后兴建天主教堂或传教所的有胪岗的新中,峡西的西港、沟头,陈店的湖西,仙城的白坟、五和、径口、榕堂,两英的古溪,成田的家美,沙陇的东波、望上、永安,井都的双山等。
建国后,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驱逐外籍神甫,并行“肃反”,影响至深,部分天主教堂被征用,多数教堂关闭。1978年后,天主教的正当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天主教房产陆续归还,神职人员复职,天主教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