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瑶,字伯玉,西廓人,或胪岗人,《韩江闻见录》作合(峡)山人。少负志节,好读书。元至正年间,举茂才,虽获“异等”,但不愿出仕。与郭真顺婚后,相敬如宾,一起过着隐居生活。他们亲自耕种,读书课子,恬淡而自由。人称“海滨冀子”。海滨说的是潮州一带,冀子是春秋晋国的谷卩缺,子乃尊称。谷卩缺躬耕自乐,其妻送饭至田头,夫妇相敬如宾。视此,以谷卩缺先生比称周伯玉是颇为确切的。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反元义军各树旗帜,而群盗也是趁机各立山门。郭真顺随周瑶避居于乡村。所居村寨,一班青年人正想以联络守望、保卫乡村为名啸聚举义。他们听说周瑶是个有学识的长者,即推周瑶为首领,主持村寨大事。周瑶推却不了,答应了,回家告诉郭真顺。郭真顺认为,寨中那班青年人都骁桀自用,其气方盛,势皆不能为人下。如果答应了就会成为“祸首”。她强调说“矜能炫智者败,轻敌寡谋者亡,不度德量而先于人众者祸”,那实际是“外负智勇之名,内收败亡之实”。由于周瑶应允在前,所以郭真顺为他想了个“称疾勿往”之计。
几天后,众人果然到来找周瑶。周瑶按郭真顺的安排“佯卧不起“。众人颇失所望,但还想等待周瑶病情好转而起来“视事”。郭真顺赶紧“敛衽再拜”,说:诸位不知道伯玉无能,“谬推重寄”,即使是“驽劣不堪”,犹思矫首自奋,勉慰众望。不幸福薄灾生,突然发病,这也是天意呵。然后婉转地劝告众人尽快“更立贤者”,以免“致失事机”。众人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别立首领。不久因意见不一致,杀所立之人,“自相雄长,寨中大乱”。周瑶幸免于难,人皆服郭真顺有先见之明。
在此之前,寨中多有又务农、又经商的,都喜欢囤积粮食以防战乱。郭真顺却劝周瑶不要积余粮。同时,于晚上纺制绳索,人未知其用意。至寨中内乱,附近盗贼趁乱陷寨,能抢的抢,抢不了的都付之一炬。周瑶乱中按郭真顺所示,用绳索绑住妻儿,并自行捆缚,一如被抓形状,使盗贼不加注意,然后乘间得脱,逃至溪头寨(时属峡山都,今属胪岗镇)居住。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对福建大举用兵。至第二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效忠元朝的割据势力陈友定被困延平,服毒自杀未遂被俘。他所控制的整个福建各州县和潮州路都归附明朝。潮州路总管王翰“浮海”而去。二月,朱元璋的军队由福建取广东。明军一至广州,元朝守将何真即开城门投降。可见潮州已先于岭南各县归附明朝。三月,明朝在潮州置兴化卫,以俞良辅为兴化卫指挥。第二年,明朝改兴化卫为潮州卫,仍由俞良辅任指挥。当时尽管潮州和各县均已归附明朝,但在广东农村和山区,仍有不少自立门户者未予归顺。于是俞良辅于洪武四年(1371年)奉旨率领五千精兵从潮州出发,深入各地征讨残存反明势力。大军所至,难分民匪,杀掠颇多。由于溪头寨较为偏僻,“时寨人尚未归附”,当然成了俞良辅军队的目标之一。眼看对溪头寨的征剿就要开始了。在这危急关头,年已60的郭真顺赶紧作了《上指挥俞良辅引》一诗,于大军入寨之时,“遮道上之”。其诗日:
将军开国之武臣,早附凤翼攀龙麟。
烟云惨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轮。
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
马啼带得淮河水,洒向江南作晴雪。
潮阳僻在南海濒,十载不断干戈尘。
客星移处万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将军高名迈前古,五千健儿猛如虎。
轻裘缓带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此时特奉圣主恩,金印斗大龟龙纹。
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悦,把菜一笠谁敢夺。
黄犊春耕万陇云,牦庞夜卧千村月。
去岁壶阳戍守时,下车爱民如爱儿。
壶山苍苍壶水碧,父老至今歌咏之。
愿为将军纪勋绩,天家自有麒麟笔。
欲续壶民歌太平,磨崖勒尽韩山石。
这首诗一开始就极尽颂扬之能事,称赞俞将军是明朝开国重要武将,很早就跟随明太祖四方征战,并一路南下,直杀至广东,恩威并至,简直就是把淮河之水,洒向江南,化作晴雪。接着诉说了潮阳十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幸得是俞将军从万里之外带来了天子对远方子民的关怀。将军的威名超过前人,所率五千精兵,军威将猛,但却一如当年的晋将羊祜,轻裘缓带,以德怀人。现已开始在潮阳各地宣威布德,使田园得以复耕,千村夜犬不吠。将军爱民如子,去年戍兵河南壶阳,壶阳父老已深切地体会到了,至今仍在歌咏将军呢。同样的,潮民也会纪念将军的勋绩,以至于在韩山摩崖勒石。
俞良辅阅罢此诗,不觉乐了。郭真顺进一步言明寨人没有丝毫反叛明朝之意。俞良辅高兴地说:此寨是贤女所居,其民必很驯服。于是麾兵离去。溪头寨得免诛夷,的确是郭真顺之力。此后,周瑶又曾被选举为贤良方正,但依然听从郭真顺的意见,以年老推辞。
郭真顺一生所写诗作,汇编成《梅花集》,惜无传本。现存的仅有《归宁自序》二首,《渔樵耕牧四咏》、《悼冢妇死难》二首,《劝家雍睦》、《松竹梅兰四咏》、《赣州十八滩》18首等。最为知名的除了前述《上指挥俞将军引》一诗外,还有《渔樵耕牧四咏》。
郭真顺的《归宁自序》诗是写于她120岁那年的。此后,她又活了5年,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以125岁高龄辞世。
郭真顺生有三子,大周(石昔),字彦敬,为栖霞县令;次周砺,任增城教谕;三周矿,字彦器,举名儒第一,历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周(石昔)妻庄氏,好读书,知大义,贼陷村寨时,因避贼“引刀自刎而死”。周(石昔)感其义,终身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