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和成就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占香港、九龙之初,急需大量劳工,于是人多地少,难以生存的本区农民、渔民、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失业的自由职业者成批蜂拥香港谋生。他们初当搬运工人、人力车夫、建筑工人,或从事小商小贩等服务业。以后依附南洋各埠头企业办商铺、汇兑或客栈等行业,为侨胞提供运转旅客和侨批,驳汇信款、货物,代购外地百货等服务。历经艰辛奋斗,至20世纪初,有一批旅港同胞脱颖而出,业有所成,他们经营的百货业、建筑业、饮食业、银行业、纺织服装业等发展迅猛,在香港商界崭露头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复苏快,迅速恢复了转口贸易功能,对外贸易空前活跃,东南亚各国资本大量流入香港,加速了香港的经济发展,不少旅港同胞转而从事加工制造业。50年代,西方国家工业转型,旅港同胞又抓住时机,发展制衣、玩具、钟表和电子等轻工业,逐步走向世界,发展至今,在各行各业中,本区旅港同胞在经济界显示出相当实力,尤其在金融、珠宝、交通、制衣、纺织、地产、大米、餐饮等行业中,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金融业 民国37年(1948)司马浦旅港同胞廖宝珊创办廖创兴储蓄银行,1955年扩大业务,改为廖创兴银行,1961年由哲嗣廖烈文昆仲继承遗业,发扬光大,先后在香港、九龙、新界以至海外增设分支机构30多处,继之又创办廖创兴企业公司,拓展其他业务。1952年,峡山旅泰侨胞陈弼臣任董事长兼总裁的泰国盘谷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陈弼臣哲嗣陈有庆任盘谷银行董事局顾问,在香港拓展银行、保险及金融投资等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香港经济国际化,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金融中心,而由本区旅港同胞经营的银行业、保险业等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珠宝业 20世纪30年代以来,本区旅港同胞经营钻石、珠宝业日见增多,他们在香港的钻石、珠宝业中,居于重要位置。民国21年(1932),峡山旅泰侨胞周钦宣到香港创办周琢珊珠璇宝石琢磨厂和周琢珊珠宝金饰行。60年代,峡山旅港同胞翁绍辉创办香港明隆珠宝有限公司,之后,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仙城旅港同胞胡赐荣创办胡良利钻石有限公司,曾任香港珠宝玉器金银首饰商业会顾问。
工商及其他行业 在香港的近现代工业、商贸等行业中,被公认为成功的本区旅港同胞所经营的实业为数不少。20世纪40年代,仙城旅港同胞赵资香创办南侨贸易有限公司,继之创办天水贸易公司,在台湾省台北市创办伟泉贸易公司,在韩国设立分公司。仙城旅港同胞刘世仁先后创办港新刘氏集团,发展纺织印染。峡山旅港同胞周亮星先后创办益兴隆、元泰隆、和泰行、元利隆等10余家公司,主营粮、油、布等生活资料。50 年代,仙城旅港同胞赵广海由当店员、做小生意发展到创办药材商行,成立赵光利有限公司,专营参茸,被聘为韩国高丽参东南亚总代理,建起24层的商业大厦,成为名闻东南亚的“人参大王”。井都旅港同胞郑金源创办东南亚制衣有限公司。仙城旅港同胞刘百川承乃父创办的捷德布厂,取得长足发展。陈店旅港同胞陈福成创办亚洲泡沫厂。成田旅港同胞马介璋创办达成有限公司、佳宁娜集团。峡山旅港同胞周厚澄创办香港周氏兄弟(集团)有限公司等。70 年代末,陈店旅港同胞陈经纬创办经纬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化纤布,继之发展成大型纺织、印染、制衣企业。同一时间,司马浦旅港同胞靳文龙初创服装加工场,80年代发展到创办纺纱、织布、印染、成衣一条龙生产的综合大型企业,产品由香港转口销往美国、西欧及台湾等地。80年代红场旅港同胞林镇顺创办顺达电子有限公司,产品畅销欧美、中东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香港电子行业一颗新星。两英旅港同胞陈熹承乃父永安贸易公司,后创办易发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等。
本区旅居澳门的同胞多数由香港转入,创办实业,促进澳门经济的发展。仙城旅澳门同胞刘思仁创办国际娱乐服务(澳门)公司、葡京酒楼等。成田旅澳门同胞马明耀等从事纺织制衣等行业。70年代以来,本区旅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也涉足澳门,创办多种实业,为澳门的繁荣做出贡献。
近半个世纪以来,本区旅港同胞所营各业都取得很大成就,同时在政坛、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卓有业绩,得到英国元首、港英政府的褒扬和社会钦敬。至1997年,获英国女皇颁授勋衔,港督委任为非官守议员、太平绅士,荣任各大慈善机构负责人的港胞有:
刘世仁、廖烈武、周厚澄获英女皇颁授MBE勋衔;
卓汉涛、胡楚南、廖烈科获英女皇颁授荣誉奖章;
廖烈科获选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
廖烈武、周厚澄、陈有庆、廖烈文、刘世仁、廖烈科获港督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
廖烈文、廖烈武、马介璋任香港东华三院主席。
80 年代末至90年代,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本区旅港同胞积极参与各项有关工作,被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任或委任的有:
廖烈科、周厚澄、陈熹任香港事务顾问;
陈有庆、廖烈文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有庆、廖烈文、廖烈科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二、支援革命和建设
本区旅居港澳同胞积极支援民族民主革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峡山旅港同胞胡万洲加入同盟会,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孙中山。辛亥革命爆发,胡万洲在广州组织民军攻占宝安县。历任国民革命军要职,屡立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本区旅港澳同胞关心桑梓建设、报效祖国的热忱。他们或投资兴办实业,或捐赠生产设备,或为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牵线搭桥。1979年10月,峡山旅港同胞、嘉荣公司经理柳炎城率先在家乡峡山洋内投资创办工艺厂,加工生产羽毛鸟,开创“三来一补”企业之先河;1986年又投资在洋内创办海威制衣厂、洋内毛织厂、洋内织袜厂;1991年和1995年先后再次投资兴办典辉制衣有限公司和富田制衣厂。1981年,井都旅港同胞郑奕强投资创办井都神山毛织厂和井都毛织厂。1984年司马浦旅港同胞投资创办司马浦塭美力创制衣厂。1986~1990年,两英旅港同胞王德雄、王木丰投资兴办两英下小坑王新兴时装厂。1987~1991年,红场旅港同胞林镇顺投资创办两英陈库顺达电子厂。1988年,井都旅港同胞郑金源投资在棉城创办东南亚(中国)制衣有限公司。1989年,峡山旅港同胞投资创办峡山拱桥音像磁带厂。1991年,峡山旅港同胞投资创办峡山洋林服装拉链厂;同年,仙城旅港同胞赵兴镇投资创办仙城荣祥制衣有限公司、仙城荣盛有限公司;同年,峡山旅港同胞周修忠等投资兴建峡山天海商业城。1992年,两英旅港同胞赵广忠投资创办粤佳食品有限公司;同年,峡山旅港同胞投资创办雅嘉(集团)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993年,陈店旅港同胞陈经纬投巨资在峡山兴建华南贸易广场。1995年,两英旅港同胞陈熹、陈俊良投资创办威峻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恒安塑胶工艺有限公司。2000年峡山旅港同胞周坤雄投巨资创办双雄织造有限公司等。
本区旅港同胞还在大陆多个省市投资办实业。比较大宗的有1988年以来,林镇顺投资在潮阳创办顺达电子有限公司,在广州创办伟达电子公司,在汕头创办顺达电子有限公司、达通通信有限公司、英达利模具厂等十多家公司(企业)。1989年以来,马介璋投巨资在深圳、北京、广州、海口、昆明等地创办实业;同一时间,陈熹与日商合资收购英资企业顺德贰发静电毛绒有限公司;1995年又在东莞投资创办贰发毛绒有限公司。1991年以来,陈经纬在汕头投资创办经纬编织有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浙江、江苏、天津、潮阳等地设立分公司,1995年又在汕头投资兴建贸易中心和经纬广场,等等。对于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兴办社会公益、教育事业
热心香港的社会公益、教育事业 本区旅港同胞对旅居地的社会公益、文化和教育事业一贯热心,捐资出力,多行善举。
民国11年(1922)起,本区旅港同胞响应香港潮州八邑商会的倡议,捐资支持筹建多处义山的活动。民国12年(1923),为成立和兴建香港潮州商校,本区旅港同胞廖宝珊、萧眉珊等积极响应,出钱出力。1955年,刘世仁等在九龙创办香港布厂商会学校,以后又捐资助建九龙乐善堂颐养院,筹办刘世仁学校、顾超文中学、乐善堂中学等。1957年,周钦宣、周亮星等捐资在九龙创办港九潮州公学。1962年香港遭受台风袭击,灾情严重,香港潮州商会立即成立筹赈会,廖烈文等任顾问,带头捐资捐物,赈济灾民。1966年成立香港潮州会馆筹建委员会,推举廖烈文为主任,廖烈武、赵广海、周钦宣等为委员,他们各自带头捐资,并发动旅港乡亲捐资,作为建馆经费,此举得到新加坡、泰国等地华侨、华人大力支持。70年代,廖宝珊哲嗣廖烈文昆仲创办廖宝珊书院,选聘良师,设立奖学金,为社会培养人才。1976年香港艺术节组委会邀请潮剧团前往参加演出,为此成立机构,推选廖烈文任主席,廖烈武、陈有庆等为副主席,本区旅港同胞出钱出力,使演出获得成功。1983年,廖烈文昆仲捐巨资于西贡万宜水库西坝兴建“创兴水上活动中心”,为喜爱水上活动的市民提供理想、优美的活动场所。
香港一年一度举行公益金百万行活动,参加人数之多,筹得善款之巨,举世瞩目。1982~1983年度,廖烈科被推选为公益金百万行统筹主席,参加该次步行达8.5万人次,筹得善款700多万港元;1983~1984年度,陈有庆出任统筹主席,参加人数及筹得善款均超过上一年度。
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教育事业 本区旅港同胞,对家乡的社会公益、教育事业一贯关心,不遗余力。
民国11年(1922),潮汕地区遭受“八·二”风灾,本区旅港同胞与海外侨胞一起捐资银元4850元,购得白米150包,以工代赈,修复黄公堤。民国26年(1937)本区旅港同胞参与集资在峡山兴办宏济医院,为贫苦乡民施医赠药。20世纪60年代初,本区内连遭洪、涝、旱灾,旅港同胞竭尽全力为家乡亲人筹措大批量粮、油、副食品及化肥,支援家乡抗灾复产,渡过难关。80年代以来,仙城旅港同胞刘世仁捐资2000万元,在全国边远贫困地区兴建100所卫生院,帮助这些地区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井都旅港同胞郑世进、郑通亮等捐资兴办多项公益事业。陈店旅港同胞陈经纬捐资兴建颐养园、汕头福利院,捐资帮助红场、雷岭等革命老区建设,捐助潮汕星河奖基金等。司马浦旅港同胞廖烈文捐资为家乡兴办自来水工程、铺筑村道、建殡仪馆、助建司马浦侨联大厦等。成田旅港同胞马介璋捐资给深圳市建立社会治安基金,捐资给云南省抗震救灾,捐资为家乡兴办多项公益事业。司马浦旅港同胞靳文龙多次捐资兴办教育,为家乡修桥铺路,支持社会治安管理等。仙城旅港同胞刘百川捐资兴建金溪水库捷德桥(长216米,宽9米)、筑深溪至捷德桥混凝土路,捐资助建仙城侨联大厦、深溪侨联大厦,捐资建设翠峰岩风景区景点等。仙城旅港同胞刘谦斋捐资铺筑深溪村道及建桥梁,捐资建设翠峰岩风景区景点及牌楼,捐资助建深溪大峰殡仪馆等。仙城旅港同胞刘明通捐资整修乡容村道,捐资助建仙城侨联大厦、深溪大峰殡仪馆,捐资兴建翠峰岩风景区景点等。仙城旅港同胞赵大头、赵资香先后捐资兴建仙湖风景区景点、“香园阁”。1993年起,潮阳市为发展教育广泛募集资金,峡山旅港同胞周勤华、井都旅港同胞郑金源、成田旅港同胞黄耿标、峡山旅港同胞林云鹏等热烈响应,慷慨为教育基金会捐资。他们的赤诚爱心,家乡人民永远不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旅港同胞捐资兴学育才热情高涨,其中较为大宗者有:1981~2000年,马介璋先后捐资兴建家二小学和马介璋学校;1985~2000年,郑金源先后捐资兴建棉城镇六小学“金源楼”和棉北东竹学校;1986~1987年,仙城旅港同胞胡钦泉、胡赐柴先后捐资兴建五乡小学和五乡学校;1987年,陈店旅港同胞林中孚及旅港乡亲捐资兴建湖西学校;1988年,成田旅港同胞王海鸿、王志民捐资兴建嘉乐斯学校;1988年,峡山旅港同胞蔡衍涛、卓训宽等捐资兴建大宅华侨学校;1989年,司马浦旅港同胞廖烈文等捐资兴建宝晖中学;1992年,仙城旅港同胞赵资香家族及旅港乡亲捐资兴建仙门城中学;1993年,峡山旅港同胞刘先哲、刘伯诚等捐资兴建练南学校;同年,仙城旅港同胞刘谦斋、刘百川捐资兴建深溪中学;1994年,仙城旅港同胞赵广海等捐资兴建赵学波中学(仙城中学);1995年,峡山旅港同胞周勤华捐资兴建峡山幼儿园;2000年,刘百川再次捐资兴建刘梦龄学校;同年,峡山旅港同胞陈有庆及其旅泰的昆仲陈有汉捐资兴建六都中学“陈弼臣体育馆”、“有庆楼”、“有汉楼”;同年,胪岗旅港同胞周厚澄捐资兴建泗和学校;同年,成田旅港同胞黄耿标捐资兴建西岐学校;同年,峡山旅港同胞周育民等捐资助建泗联学校;2001年,井都旅港同胞郑通亮捐资兴建井都学校;同年,峡山旅港同胞林云鹏捐资兴建东沟学校,等等。这些学校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人才培养,功在当代,荫益后代,名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