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本区乡民便与台湾有商贸往来,一些乡民移居台湾创业。崇祯元年(1628)九月,闽、粤、台海商集团首领郑芝龙受朝廷招抚,授南澳总兵,暗中继续从事两岸贸易,本区商人也参与商贸活动,移居台湾渐多。清咸丰十一年(1861)汕头辟为商埠,同治三年(1864)汕头设海关,本区乡民利用地缘优势,购置木帆船,经营两岸货运,遂有乡民乘便到台湾拓展商贸业。
民国时期,本区乡民受雇当水手者,常往返台湾高雄、基隆到汕头、南澳之间。期间,一些人上岸,到台湾经商谋生。1949年10月潮阳解放前夕,国民党胡琏兵团从江西溃退,逃窜台湾,途经潮阳县城、海门、峡山、关埠、西胪、谷饶、司马浦、两英、陈店等地,掳掠近2000名青年和农渔民解往台湾当兵。由于两岸长期隔绝,这些人便在台湾繁衍,健在者也届古稀之年。近几十年来,本区华侨、华人也有转到台湾经商或读书者。
本区在台湾的同胞,曾在政界担任要职的有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峡山籍萧吉珊、司马浦籍林伟民,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陈店籍陈绩忠;在军界担任要职的有台湾国民党海军某部副司令、仙城籍赵澄,国民党陆军某部军长田心籍谢贵南;在科技文化界较有影响的人物有台湾贤志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专栏作家、仙城籍赵贤明,台湾国画院专业画家、仙城籍赵秋农;在工商界知名人士有台湾500家民营制造业之一、台湾茂生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两英籍黄勋风,台湾参茸资深、仙城籍赵伯翘等。
本区旅台同胞忍受着几十年来与大陆隔绝、至亲骨肉不能相聚的痛楚,思念故土、关心家乡之情感越加浓厚。1978年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关系有所松动,他们便千方百计克服台湾当局的封锁与家乡取得联系,或绕道回家乡探亲谒祖,并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1993~1994年,仙城旅台同胞赵伯翘捐资建设仙城仙湖风景区景点并铺筑伯翘大道;与兄长、旅港同胞赵广海合捐资兴建赵学波中学(仙城中学),同时又捐资兴建伯翘学校。陈店旅台同胞张开茂捐资兴建新溪西小学、铺筑村道1100米。两英旅台同胞黄友平等捐资助建河浦小学、两英中学等。